Home亮點人物【獎助學金:教育部赴韓獎學金】游宏斌—抓住每個碰撞契機 擁抱未知才能成長

【獎助學金:教育部赴韓獎學金】游宏斌—抓住每個碰撞契機 擁抱未知才能成長

待在韓國慶熙大學的語言學校一年,或許讓人以為頂多就是十二個月的在地韓語學習,但這樣的機會到了游宏斌手上,卻硬是成了一個生命的轉機―接觸各國語言學習者、打下難能可貴的人脈,甚至奠下他未來翻譯求職的基礎,究竟相較其他人他有何不同作為?

享受慶熙大學的語言學校生活之前,游宏斌已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累積語言能力。圖/游宏斌提供

 

|從挫折中精進,展現自身能力就在魔鬼細節中

時間拉回到去年初,游宏斌在學校網站中瀏覽到此機會便立刻著手申請,問及當時如何準備申請的履歷,他不諱言地承認這次申請教育部赴韓國研習韓語文交換獎學金機會並不是他第一次嘗試前進韓國。過去他曾申請韓國政府邀請外國人研究所獎學金數次未果,他笑說「等到這個機會的時候,其實自傳什麼的都改得差不多了。」除了多次的修改,他也認為雖然赴韓獎學金簡章中表示書面資料可以韓文或英文書寫,仍建議其他申請的人在語言能力許可之下採用韓語,把握機會向審查官展現自身的韓語程度足以應付一年的旅韓生活。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面試的部分。」游宏斌拿出他準備的「韓國簡介」投影片展示,內容主要介紹自身對於韓國文化的理解,大多為簡明扼要的說明,因此他觀察自己能以第一名正取通過的優勢應在於突出的韓語口說能力。游宏斌進一步談到面試過程,即便簡章中表示會以中、韓語進行面試,「但其實進去根本沒有聽到一句中文。」,現場面試過程由三名韓國籍面試官共同面試,過程針對書面資料、個人經歷乃至生涯規劃做出進一步的提問,藉此考驗申請者的臨場反應。

 

拿出自己的準備資料,他認為把握展現韓語能力的機會是一大重點。圖/陳思羽攝

 

|暑期活動精挑細選,找對環境讓經驗帶你能力升級

能夠沉著的面對全韓語的面試環境,不免讓人猜想游宏斌是否拜師學習韓語許久,事實上他的確學習韓語近七年,然而實力全靠他對於韓語學習的積極自學,以及參與接待外賓活動的實戰經驗訓練而來。要如何像他一樣自學累積語言實力,他說自己的學習方法其實並沒有比較特別,除了購買市面上的韓語學習書,最大的轉捩點是擔任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表演團隊隨隊接待實習

「那時候我的韓語還沒有說很好,可是因為訪問或是被問問題就要想辦法生出答案。」當接待責任碰上適當的語言環境,讓游宏斌不僅練就韓語口說能力,也因身兼民俗學者與韓國表演團的溝通橋樑,「逼迫我自己要去學習那方面的知識,就變成我自己要去了解」而在過程中深入接觸韓國國樂文化、與表演團員建立友誼。「我覺得對大學生來說是暑假很好的體驗機會,因為你沒辦法出國實習,透過這樣就很像出國。」游宏斌建議想申請獎學金卻沒有韓語溝通機會的申請人,多多留意國內外賓接待的活動,不僅在無形中除了累積人脈,也提升真正派得上用場的外語能力。

 

擔任宜蘭童玩節隨隊接待的經驗,帶給游宏斌足夠能量挑戰赴韓獎學金。圖/游宏斌提供

 

|大可以什麼都不做,但當機會就在眼前「為何不做?」

順利取得獎學金前往韓國後,游宏斌也沒讓自己的腳步停下。「只要在公布欄看到有什麼活動我就去參加、給外國人的文化體驗我也會去」在一天約莫四小時的韓語課堂時間外,他除了加入線上韓語家教平台授課,也隨著韓國政府舉辦的各類文化體驗活動踏遍韓國各處,包含韓國觀光公社舉行的康津青瓷節、Kissa國際和平大使等活動,「很多人真的就待在宿舍沒事做,我自己會覺得有點浪費。」用積極的態度拓展生活圈,將單純的語言學習中加入一些文化刺激,讓他的旅程格外與眾不同。

問到抵達韓國後的辛苦之處,他笑說「什麼都要自己來,也不會有人管你,教育部基本上在你上了之後就沒有後續,剩下的就是自己規劃。」光是能在出國前連繫上前一梯次的申請人交換課程資訊、生活心得,對游宏斌的留韓生活已是一大助益。在沒有國內機構的協助下,他得要額外留意自己的福利還有保障,「因為在那裏就只有我一個人是領這個(教育部赴韓獎學金),其他外國人大都是領KGSP(韓國政府邀請外國人研究所獎學金)或是自己申請。」,校內承辦人經常因此混淆而遺漏他的資料,也凸顯申請人本身積極態度的重要性。

 

在韓豐富的活動經驗,讓游宏斌的交換生活除了學習韓語外,更多了一些獨特的視野。圖/游宏斌提供

 

未來打算再度挑戰KGSP獎學金、回到韓國就讀研究所的他,回顧在韓一年的最大心得,游宏斌不假思索的說:「多去參加活動。」他說明教育部赴韓獎學金依學校待遇有不同的福利措施,除了厚實韓語語言能力,可以豐富這一年的主要方式就是多樣的活動經歷,尤其在韓國有許多針對外國人的文化體驗活動幾乎是全額免費,若取得獎學金踏上韓國不妨放開心胸嘗試,深入摸索韓國的文化形貌。

 

採訪編輯/陳思羽

 

相關文章:

1.【獎助學金:捷克高等教育機構短期進修】華攸博:「勇於表達」是你發光的關鍵

2.【會議:亞太經合會青年之聲】讀者投稿—文化兼容能讓我們成為改變的種子(上)

3.【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 iGEM】楊育杰:永遠走在最前頭的白日夢冒險王

陳思羽 Selina
在教育、採訪、語言和電影之間遊走,然而書寫與觀察始終是一切的開始、過程與終點。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