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逐浪世代【逐浪焦點人物:張海德】青年國際移動進行式 一針見血透析非洲職場(上)

【逐浪焦點人物:張海德】青年國際移動進行式 一針見血透析非洲職場(上)

要安穩地成為企業中的小螺絲,還是放膽追尋自己的目標直至世界另一端?張海德似乎始終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從台灣前進日本尋找機會,如今踏上非洲迦納擔任傳音集團迦納地區部分辦事處負責人,張海德讓人羨慕的國際移動力,僅來自一個單純原則:「這邊沒施展拳腳的機會就去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地方。」

 

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張海德從在地工作經驗了解真實的迦納。圖/張海德提供

 

§一腳踏進非洲之前的故事 跟隨理念的衝勁

採訪前已經知道張海德自始至終對非洲不存半絲綺麗幻想,沒有對原始大陸的粉紅色泡泡,也沒有尋找自我的熱切,「其實我從來沒想過要去非洲,我不是因為那邊是非洲才去的。」事實上,他原先的職場首選在日本。早先他嘗試在自己曾有實習經驗、語言基礎的日本打拼,過去攢下的所有積蓄全成了這趟追求理想工作機會的旅費,然而職缺卻大多不是自己期待從事的工作類型,「那時找到的工作幾乎都是半導體產業的工作,也是離我的尋找方向最遠的一個產業。」

此時日本行面臨經費見底,偶然的介紹卻成為改變一切的機會,引領他踏上新途。當時一位學姐引薦他前往一家在加納的台貿公司,「經過跟這家貿易公司的老闆線上面試之後,對方表示對我當時極有興趣的農業貿易和環境產業也有很大的開發興趣,事實上他自己也在發展這方面的生意,聽到這樣我稍微煩惱了一下下就馬上回台灣收行李出發了。」潛力十足的機會從天而降,他不假猶豫的啟程離開熟悉的日本,但或許很多人會想,前往非洲這樣一個在媒體形象中有些危險的陌生國度,張海德的決定是否下得太過莽撞而倉促?

 

非洲該是什麼樣子?充滿潛力抑或是障礙重重?事前蒐集資訊好避免不必要的臆測。圖/張海德提供

 

§「聽說」「好像」全丟開 出走前先學會找真實資訊

面對問題,一一列舉出自己了解非洲的資訊來源,包含當地expat社群、「台灣人在非洲」群組,張海德在受訪時表示不夠了解非洲資訊就會對非洲有錯誤的認識,「現在是個基本上有什麼問題GOOGLE 關鍵字中英切換一下大抵上都可以查個端倪的世界,不要再用那種『法國好像什麼都很浪漫』、『非洲好像都很神秘很危險』這種方式去判斷你要往哪裡發展。」盲目的順從自己的恐懼才是阻止自己前行的主因,與其因此而裹足不前,不如善用網路社群找資料再打算

除此之外,他也提到非洲職場當然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不同,除了要應付當地員工素養和處事方式的差異,與政府甚至執法機關打交道、建立人脈以打探各種有利訊息也都是他的日常挑戰,「怎麼幫自己搞定一個有品質的生活、穩定的新鮮食材,甚至說是可信任的保全及司機都是一個挑戰。」如何從零開始並以外籍主管身分帶領員工,建立一個有邏輯的商業運作系統,非洲企業內外處處都是考驗專業的挑戰。

 

比別人更敢衝、比別人更願意抓緊機會,積極成為自己職涯的伯樂。圖/張海德提供

 

到底該不該去非洲? 搞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更重要

即便對非洲職場的物理條件評價因人而異,他依然認為非洲對於想了解新興市場、原物料產業,乃至透視化妝品產業源頭、站在礦產產業第一線,或希望能接觸更多業務領域的新鮮人,絕對是可以考慮的地區之一,「在非洲或是很多的開發中國家都極度的缺乏各式各樣的人才,但因為刻板印象的關係不願意去,那這種時候就是我的機會了。」

相信企業利益與環境共存並非不可能,張海德為了這個想法不斷前行,但「即便是火星也要去」的積極遇上非洲職場難以預料的諸多難題,他如何找到自己適用的生存法則?期待向海外發展的青年,又該怎麼磨亮自身的能力、尋找新的容身之處?

想知道更多張海德的第一手非洲職場觀察、洞悉國際移動力的核心,歡迎報名Skyline逐浪世代講座《逐浪世代|23歲從社運青年到非洲科技業經理》現場了解更多張海德的職場心得。

 

採訪編輯/陳思羽

 

相關文章:

1. 【逐浪焦點人物:陳凱翔】One-Forty 的起源,半年的Gap Year

2. 【人物專訪:謝睿哲】從非洲到世界—保持積極開放的態度,讓自己的成長和世界機會同步。

3. 【志工:坦尚尼亞醫療服務】鄭若文:發現自己的缺乏,再次出征依然滾燙

陳思羽 Selina
在教育、採訪、語言和電影之間遊走,然而書寫與觀察始終是一切的開始、過程與終點。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