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亮點人物【會議論壇:海峽尋新台北論壇】陳冠儒—保持對生活和世界雞婆,讓每一次參與都有價值。

【會議論壇:海峽尋新台北論壇】陳冠儒—保持對生活和世界雞婆,讓每一次參與都有價值。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在舉辦海峽尋新台北論壇的空檔,陳冠儒的言談回答中,交錯著大學生特有的慣用詞和語氣,仍掩蓋不了他超越同齡的思考方式和洞察眼界。在他引用魯迅的話為人生觀的同時,每個問題都像一把鑰匙,一探他從小就心朝世界的那些門,不知道解鎖後會有什麼樣的迷人風景。

|「對啊!我就是雞婆」

圖/個人獨照(陳冠儒提供)

「我是一個很雞婆的人」,陳冠儒邊講邊拍手、貌似很滿意自己的回答。訪談間觀察他與團隊夥伴對話一來一往,彷彿可以看見「雞婆」兩個字浮在他的周圍,或者是帶點親切的三八,像婆婆媽媽殺價會用的口吻回應。那雞婆,是「我什麼都想試試看」,從台大模聯社學術部到學生會幹部外籍事務部長,讓他建立更嚴謹的思辨邏輯;那雞婆,也是「我看見朋友有夢想都會幫他一把」,像是和學弟妹分享過去經驗、協助朋友面試外交部青年大使等,能幫助別人創造自己的故事,陳冠儒也同樣開心;關於雞婆還有目睹外婆家中外籍移工的困境,決定深入了解人權議題,從收集資料、聯絡教授與學者前輩、比較政策與法規等花了半年,最後前往泰國人權與發展基金會(HRDF)實習,深入了解緬甸移工在泰國工作與生活。實習結束後,陳冠儒整理一份報告書提供政府單位相關建言,也透過多場演講和大眾分享移工在台灣與世界的現況。「當你自己走得越遠、看得越深、感受到的不平等會越多」,陳冠儒相信只要持續行動,好的改變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發酵。

 

|從外文到政治,堅定改變會成真的信念

圖/擔任第三十屆學生會外籍事務部(NTUEA)部長期間舉辦之青年講堂(陳冠儒提供)

關於外文系與政治系帶給自己的影響,他說,「外文系可以是折磨也可以是享受,折磨來自於你不喜歡文學、享受是你喜歡閱讀,但不管用何種方式面對,累積出來的實力都是扎實的。」外文系因為需要閱讀大量的英文文本,根據故事脈落、人物角度去做通盤分析,可以縝密的訓練「批判思考」,也提供建立「涵養」的機會。「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對方其實也在測試你的知識含量到哪裡,當你懂的越多,越能透過累積的涵養去反思自己的想法。」如果說外文是陳冠儒的興趣,「政治系是我心之所向,參與各種活動後,我感覺自己的志業就在那裡。」目標是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的陳冠儒,觀察身旁有些同學沒有方向的原因,「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幹嘛,加上桌子上選項太多,很多人一進來後就沉下去了,直到快畢業卻還不知道該怎麼準備,發現準備什麼都太難了。」

 

「人文科系的弱勢其實也是強項」,自己曾經也懷疑過人文學科的價值,陳冠儒分享政治社會學課堂中吳玉山教授提到一段話,「人文科系的知識層級是較高的,底層知識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客觀的學問,能夠透過實驗量化證明;中間如醫學、政治經濟,是介於具體與抽象之間,同時講求客觀與判斷應用;上層則是哲學、文學,因為它是完全抽象、無邊無際的,憑藉經驗與想像聯結產生。」老師這一番話以及過去累積的經驗,「雖然在台灣目前能賺到錢的都是基礎學科,不賺錢的都是頂層知識,但人文專業建立起來後才讓我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相信社會科學是可以改變世界的。」陳冠儒時常和別人說他是個「文人」,因為文人擅長的「批判思考會影響你的工作態度,涵養則會影響一輩子,這些都是肯下苦功、就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東西。」

 

|有目的和產出的評估,才能把活動意義最大化

圖/東南亞國家深度研習計畫,赴泰國清邁近郊與當地緬甸勞工進行討論(陳冠儒提供)

如果詳列陳冠儒過去活動經驗,旁人常常會有兩極反應,一則崇拜嚮往、一則不以為然貼上「活動咖」的標籤。對此他有些無奈的說,「我其實想跟大家說不要隨便參加活動」,因為過去的經驗累積下來,每一個活動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如果你參加活動不是透過遴選機制出來,就別參加了,因為你沒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你想要的東西,千萬要記得每個時間砸下去都是成本。」

 

談到這兩年美國、泰國、菲律賓、廈門、上海的國際參與經驗,陳冠儒原本輕鬆的語氣頓時收緊,嚴肅起來。「大學很多活動像打嗎啡,很多東西當下的確很感動,感覺很棒,但睡一覺隔天就忘了,關鍵是怎麼把感動延續下去和產出成果。我不希望別人羨慕我很會參加活動,我有個原則:不參加不透過甄選的活動,因為透過遴選才能留下真正想參加、有想法且有抱負的人。」乍看之下,陳冠儒似乎常被生活中不經意發現的問題觸動,想做出一些改變,其實他參加活動十分謹慎,會經過仔細衡量。「我很喜歡向外探索,同時很務實的去面對現實。假設現階段我需要經驗和人脈,我會透過活動去累積,幫自己往上跳一個層級。如果不去思考需求,參加活動就變成一種浪費。」

 

透過規劃目標和妥善計畫,陳冠儒在每一次的活動都要求自己要有產出,做出一點改變。「沒看見不代表不存在,如果說醫生是一對一救人,我更希望能一對一百、透過政策去救人。面對社會很多是結構性問題,在不同地域下有不同處理方式,但你要夠雞婆才能在這條路走下去。」平時就有收集海外機會的習慣,許多機會來自他的主動出擊,即使對方沒釋放職缺名額,他仍想辦法用網路上的管道聯繫想要接觸的單位,爭取資源開始他想做的事。

圖/ 海峽尋新台北論壇全體人員參訪大陸委員會,與陳明祺副主委對談(陳冠儒提供)

關於最印象深刻的經驗,是一次兩岸交流論壇時,陳冠儒和大陸代表的對話。「他覺得台灣國際參與度很低,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當下對方也沒意識到兩岸關係矛盾的主因其實是大陸,但我們提出一個思考:二、三十年後,如果我們代表兩岸在談判桌上,會不會因為這次的交流與認識,讓那個重大的決定有所不同?」這一段話讓陳冠儒成為2014年海峽尋新台北論壇停擺以後,再度復辦的主席。「我相信那個改變很小,也需要長時間經營,但你不做誰來做?」在半年內找齊團隊、募集經費、建立遴選機制,因為之前政治情況不允許而被停辦的活動,被陳冠儒重新搬回台灣青年的面前。

海峽尋新是尋求台海問題和平新解的青年學術論壇,希望能透過「互動式衝突分析與化解」會談形式,保障兩岸代表的言論與思想自由。透過集結大陸、港澳、台灣兩岸三地青年,在一系列專題講座、模擬國際中的衝突進行辯論,甚至起草宣言來貼近真實情況。『政治是有力量影響兩岸關係的。前一代的抗拒帶給我們這一代的安定,他們普遍不希望你「惹事」。可是有前輩告訴我,不要讓前一代的包袱阻擋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要怕被貼標籤。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上一代是為經濟環境努力,我們這一代應該想想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在放鬆之餘,保有韌性去被世界看見

圖/2017年寒假赴美國參與哈佛大學在亞洲計畫(HCAP)(陳冠儒提供)

一路走來,因為自己「感性而堅定」,陳冠儒說,「感性是從小到大我去做這些事的主要原因,很多事情沒有投資報酬率,缺乏感性你不會相信自己做得到、會帶來改變。」在了解政治就是眾人之事後,也進一步看見「法律是用來管制經濟,法律創造規範,經濟創造奇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對了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感興趣,,他申請至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SIFL)實習,親身感受大陸的高速變化。關於省思他說,「大部分台灣人覺得活在台灣就夠了,不需要再踏出去了。你知道上海很繁忙,但你沒有搭過早高峰擠地鐵去上班,你不會有很衝擊性的真實感受。我們在台灣被保護的太好,所以不容易有其他嚮往。」

 

「有些台灣年輕人太愛玩了,注重享受、關注的事情不夠深」,國外不也很重視休閒嗎?我提出反駁,他笑著解釋,『「放鬆」和「鬆懈」不一樣,之前和哈佛大學的學生交流,住在他們的宿舍,觀察他們對生活的規劃非常自律,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但台灣人常常透過享受去避開生活的壓力,心態一下就變成鬆懈的狀態』,仍在釐清兩個詞的微妙差異時,他進一步說明,「放鬆是生理、鬆懈是心理,這建立在一個人夠不夠自律、清楚自己的目標上。」

 

|每個人的差異,都值得成為好的故事

圖/廈門政府邀請參與第十六屆海峽青年論壇(陳冠儒提供)

如果說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陳冠儒認為,「台灣青年有異質性,更有股韌性。比起大陸、韓國,因為地方小踏出去的人不多,一旦被看見了就容易受重視。在國際活動中,西方人士普遍對華人都不是非常友善,所以至少要透過英文去跟別人平起平坐,不然人家為什麼要聽你講?」然而,困境同樣是國家主體在國際局勢不被承認的無奈,「我們的資訊存在不對稱,這不是網路能不能搜尋到的問題,是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UN)、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移民組織(IOM)都不在台灣設點,周圍相關活動我們參加不了,社會也沒有鼓勵你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氛圍。這樣不會讓你有:我做得到的感覺。」

 

對於年輕一代的想法與建議,陳冠儒認為是「要幽默」、「要沈得住氣」、「不要看輕自己的故事」。「不要看輕自己的故事,比起活動經歷,我更看重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重要的。很多人聽完我的故事常覺得自己是不是白活了,但每個人的生活是不一樣的,而每個人所參加的活動都有不同的價值。我有這麼多不同的經驗反而像沒專業,也還在探索自己的路上。多跟別人相互交流,不要覺得自己的故事不值得說。」從外在看來活潑大方的個性,陳冠儒有個老成的內心,「ㄧ個人一定要學著沈得住氣,背後代表的是夠不夠內斂。也記得要培養幽默,提升自己的同時能夠自嘲,才能更好的化解尷尬、紛爭,豐富自己的生活,不然人生很無聊。」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被爸媽堅持送上台北念書的高雄男孩,在英文、政治、經濟的交集處,還會遇到無數的人,堅定地走向他認為值得改變的遠方。

 

採訪編輯/戴瑀萱

 

機會攻略:海峽尋新臺北論壇

  • 機會種類:國際論壇
  • 機會地點:台北
  • 申請時間:依官方公告
  • 申請資格:18-35歲中國大陸、港澳及海外華僑、臺灣青年
  • 申請流程:線上表單書面報名、一階面試、二階面試
  • 機會回顧:2017海峽尋新臺北論壇

相關文章:

【論壇:2017歐洲論壇】楊絜茹—別被否定綁架,我們的努力沒有那麼不同

【會議:HPAIR哈佛亞洲暨國際關係會議】吳怡儒:失敗又怎樣,頂多浪費力氣

【會議:亞太經合會青年之聲】讀者投稿—文化兼容能讓我們成為改變的種子(上)
Skyline - 地表上最挺青年的國際機會平台
Skyline致力於幫助台灣青年與國際機會建立連結,透過海外機會的匯流和跨國人才的培育,改善台灣國際人才發展的環境。 我們相信跟世界交會的方式有很多,透過各種形式的國際參與,成為跨國人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前往官方網站尋找國際機會→https://skyline.tw/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