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安於現狀,想走一條不在社會期待中的路」,
她決定成為一位勇於讓規則轉彎的實踐家。
圖/採訪當日人物攝影
大學奔向世界只為在服務中學習
有別於一般青年,林軒羽大學以來有密密麻麻的海外經歷,令人不禁好奇:在這樣的經驗背後藏著什麼樣的靈魂,能一次又一次踏出熟悉的台灣,將自己打碎又重組,變成現在的樣子。比起志工,她更喜歡稱這些經歷是「服務學習」,嘗試在力能所及的範圍不斷學習、突破。中國四川瀘沽湖社區部落再造計畫;台灣第一屆國際青年大使代表團;代表政大參與美國華盛頓服務學習會議;組團報名「世界公民島–有任務的旅行」前往孟加拉拜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走過菲律賓、越南、泰北、柬埔寨、印度,甚至自駕遊歐,靠著爭取校內外各種服務學習計畫和活動,更堅定她想透過旅行,帶給台灣青年不一樣的視野。
因為政大斯拉夫與企管系雙主修,讓林軒羽同時受到外語學院和商管學院的影響,想以旅行結合教育為目標,透過斜槓的方式同時進行各種可能。因為不喜歡跟團旅遊走馬看花,想從深度旅行中尋找人生意義,在途中遇到的每個陌生人,她發現「只要擁有好的信念,就會創造好的磁場,在還沒到的未來串起不同的可能。」不以盈利為出發的服務信念,更促使她下一個階段走往更寬廣的創業道路。
在大三那年創立以高中生海外成長探索為目標的「PINTREE 拼。青春」,希望藉由「旅行實驗」結合探索教育,「把大學生和高中生串連起來,從旅行中看到未來的樣子,從學長姊身上看到自己的可能模樣,提早讓高中生看見生活的真實輪廓,」讓他們帶著有方向的任務包,去台灣以外的地方不受社會眼光侷限、盡情挖掘可能。與一位土耳其爺爺的相遇,促成今年年初PINTREE前進土耳其的契機,一起合作找當地學校、安排寄宿家庭,成功讓16位團員住進16個不同的家庭,體驗土耳其文化。從高中時期就投入服務學習,談起自己的觀察,林軒羽說「台灣服務學習像是半強迫的必修科目或加分條件,反向要求年輕學子直接切入如何解決問題,沒有與環境或人產生連結,不容易長久維持;西方國家往往是鼓勵年輕人自發嘗試、從一開始就投入,然後在發現問題後,深入情境解決問題,並與當地人分享,創造好的循環。」
圖/PINTREE。拼青春土耳其16人行 (林軒羽提供)
從主動到被動,機會來自於先踏出第一步
每次的經驗交流、與人接觸,都讓自己的心靈更豐厚。「為什麼那麼多台灣人想當國際志工?」一次與NGO的人員聊天時談到關於服務學習的意義,促使她不斷反思,每一次的出走都是自己的決定,無論我們是想從中獲得快樂、學習知足,或是單純的增加經歷。在西藏時被藏人那股豁達的心緒感染,他們像是茫茫高原上自帶有樂觀基因,了解無常總是靠人們特別的近卻難以察覺,畢業後的沈澱使她看清楚「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除了自律自愛,就是健康、平安、珍惜身邊愛自己的人」,如同信仰虔誠的藏傳佛教文化中,那句「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
一開始的主動爭取和報名,她想辦法把學校與服務學習有關的活動,用擰毛巾的方式擠出資源,把自己送出去。不斷與人的連結之下,機會開始像有機的神經不斷生長串連,不論是中國的創業競賽,或透過校友、學長姐引薦,再到參訪機構轉介另一個機構,這一切都不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而是嘗試後對旅行和服務學習欲罷不能的附加收穫。「每一次的出走,都肩負幸運」,在先前林軒羽的TEDx演講中看到的一段話,問她作為台灣青年走出去後,我們的幸運是什麼?她答道,「因為跨出去,我們才看得更多、想得更遠,然後走得更久。到先進國家看到未來,到仍在發展中的國家看到歷史,然後回過頭看見台灣人性、生活、步調的舒適與溫柔,是多麼的吸引異國友人們想在這裡定居。」但正因為舒適,那股不安於現狀的靈魂渴望離開,渴望把更多好的機會帶回來。
圖/與敘利亞難民學校老師合影 (林軒羽提供)
即使迷惘焦慮台灣青年也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許多海外機構的負責人都和林軒羽說,「台灣年輕人絕對有資格更加自信,我想是作為海島民族特有的多元與包容,讓我們懂得在變化才是常態的世界中變通,充滿彈性和適應力,在跨領域的技能裡特別突出。」但長久以來的社會氛圍,比起西方文化肯定個人自我價值,年輕人早早在大學前就獨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台灣青年往往被迫延後探索嘗試的時間。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總是焦慮迷惘?她說「因為我們往往大四一畢業就被推進社會,以為這就是最後期限,」還沒找到熱情就開始被現實消磨,漸漸地失去跳出現狀的動力。
而在進入職場後,網路上有數不清的機會等著她去嘗試,無論是沙發衝浪、打工換宿、FB戶外活動社團,是她維持對生活熱情的基本信念,每段時間都給自己不同的挑戰,去找回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
即將在十月前往波蘭進修的林軒羽,也如同多數人經歷抉擇未來的掙扎、人人都無法避免的低潮後,她一肩扛起自己所做的選擇,決定在波蘭尋找人文與商業的交集機會,延續她四年來對於旅行的熱愛與期待。讓規則轉彎,不只是「凹到機會、試過就有可能」,甚至是試到可以才算數,「即便我身邊的人都覺得不可能,我還是認為不試過怎麼知道結果。」因為在印度親眼見識混亂中,人各有本事繼續生活下去,秩序只是人為的產物,沒有一定要成為什麼樣子,才是成功的定義。現在的她將心胸打開、對於生活不執著,告訴自己內心要足夠強大,在順境時做好所有的基本功,才能在逆境有足夠的能量面對,許多事情會引來更好的安排。相信緣分、相信與人的連結會是未來的關鍵,因為人類最大的優勢正是人情、溝通和談判,用柔和卻有力量的方式拿到你要的籌碼。
圖/闖進希臘小島荒野體驗 (林軒羽提供)
學習承擔高風險的強大內心
在最後請她和現階段與自己身份接近的大學生、新鮮人分享,如何面對徬徨、迷惘、焦慮的時刻?她沉思了一會,說出也許不是具體方法,卻是現在的青年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一段話:「如果你在此刻不滿意現狀的話,想辦法給自己一個沈澱期,去探索新的可能,嘗試之後往往會帶給你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並擴大你未來的連結。從學生直接跳進社會一定會有很大落差、難以適應的問題,但就像美國那首有名的詩“In Your Time Zone”,大家都有自己的時區,不要去跟別人比較,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更重要。找到熱情就是好的開始,它會成為你向上的驅動力,帶你走向下一個階段。」
機會攻略:PINTREE
- 時間:2018.8月中公告
- 地點:PINTREE粉專公告
- 資格:高中生、大學生
- 流程:報名>一階書審>二階『電訪』/面試>錄取公告
- 特色:大學生帶領高中生結合旅行、服務學習、多元文化、機構參訪探索世界。
機會回顧: https://skyline.tw/activity/pintree_2018
相關推薦:
採訪攝影編輯/戴瑀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