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會|海外職涯
Skyline 國際機會平台:海外職涯分享!對 OTA (Online Travel Agent ) 產業有興趣嗎?好奇Booking.com 面試是怎麼進行的嗎?這次帶你前進總部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Booking.com;Booking.com 成立於1996年,已經有22年的歷史,是全球最大的旅遊電子商務公司之一,公司願景為:「讓每個人都能輕鬆體驗世界」;這次我們邀請了 Nana Chiang ,分享她在Booking.com 面試的心路歷程以及建議,如果未來想到 Booking 工作的你,以及夢想到歐洲發展職涯的你,千萬不能錯過唷!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若對作者的經歷有興趣或想看更多文章可以到 Medium 及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支持 Nana Chiang唷!
(Photo: Nana Chiang)
七月開始我即將會搬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加入 Booking 繼續擔任產品經理,開啟我在歐洲大陸的旅外冒險,這邊就總結一下當初的面試流程和心得給大家參考看看。這篇文章會蠻長的,大家可以利用粗體標題挑有興趣的部分閱讀唷!
▍作者背景 / 為什麼選擇 Booking.com?
開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的背景,讓大家有個衡量點可以參考,我大學唸的是財務金融、沒有出國留學遊學甚至交換學生過,畢業後進入台灣的美商新創拼貼趣擔任 Recruiter 兼產品經理,三年後搬到新加坡加入旋轉拍賣繼續擔任產品經理一職,而本文的故事發生在我搬到新加坡約莫半年多時,當時我的產品經理年資大約是二到三年左右。
其實我在前往新加坡之前,就有在考慮歐洲或澳洲兩地的公司當作遠期職涯目標(畢竟這兩大洲都是知名的旅遊勝地誰不愛呢),所以當我在新加坡的捷運上收到來自 Booking in-house Recruiter 的 LinkedIn 訊息的時候,眼睛為之一亮。雖然當時我才剛到新加坡半年,完全沒有考慮要換工作,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了解歐洲工作文化與旅遊產業的好機會,於是我拿起手機回了訊息,也才有了接下來的故事。
▍面試流程
Booking 的面試流程各職位有所不同,以我面試的 Product Manager (Product Owner) 流程來說,和其他公司大致雷同,共有以下四大關卡:
1. 履歷審核(Application)
2. 人資面談(Phone Interview)
3. PM 面談(Business Phone Interview)
4. 最終面談(Face to Face Interview)
大家可以參考我從官網擷取的各職位面試流程做個參考:
(Image source:https://workingatbooking.com/how-we-hire/)
我的面試流程經驗
但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和平常不太一樣的流程,因緣際會之下,其實我走了一個「稍微變形過的」面試流程。
第一點不同是:我沒有經過履歷審核,是直接收到 LinkedIn Message 開啟跟人資的對話。第二個不一樣的是:在第二關 Phone Interview 階段,因為 Booking 團隊剛好飛到新加坡進行面試,我直接前往 Booking 在新加坡的辦公室面對面聊天,沒有經歷太多遠端視訊會議(我覺得是個小優勢)。第三個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一度暫時拒絕了 Offer,所以有了後面的二次面談流程。
我跟 Booking 的這段曖昧期從一開始收到訊息到最後接受 Offer,歷經了快一年的來來回回,整段流程我總結成下圖:
我對 Booking 面試流程設計的看法
整體來說,Booking 的流程我覺得算明確,和旋轉拍賣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 Booking 一定會將「最終面談」安排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總部,優點是可以面對面交流,而且可以多多了解阿姆斯特丹的文化和居住環境,光是這兩點對海外的 Candidate 就有很大的幫助;小小缺點是如果找不到共同時間,流程會拖的久一點(我因為不太在意時間,安排了一個好幾個月後的 On-site interview),加上需要請一些假飛到歐洲這樣。另外我覺得我遇到的 Booking.com Recruiter 都非常專業且負責任,讓整個體驗很棒,能拿到這份 Offer 他們也功不可沒啊!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就繼續往下看聽我娓娓道來吧。
▍面試關卡分析
1. 人資訊息 LinkedIn Message & Call
其實到新加坡工作後就常常收到獵頭的消息,但 Booking 的訊息對我來說很特別,第一個他不在亞洲(會大老遠徵才的公司少之又少啊),第二個他們不是透過獵頭,是 In-House 的 Recruiter 直接與我聯繫。
因此我回了訊息,和人資安排了一個 30 分鐘的 Call。這通電話中我感覺她沒有問太多艱澀問題,只是簡單聊聊經歷、確認英文溝通無礙、然後讓我問問題,大致內容如下:
(1)為什麼我會願意回覆 Linkedin 訊息?
(2)在旋轉拍賣,我負責什麼產品領域
(3)旋轉拍賣的產品團隊架構是什麼樣子?(這題是因為我問了她 Booking.com 的產品 team 結構是什麼樣子)
(4)我的 KPI 是什麼?
(5)我們怎麼做 ideation?
我自己也大概問了一下 Booking 現況,團隊人數與架構,開發流程,今年度專注的領域等等,其實人資不一定能夠仔細的回答全部問題,但我覺得基礎資訊能問就問,這樣的話在接下來的關卡中就可以節省時間直接切入比較深入或專業的問題。
在電話的最後,她問我是否有意願繼續面試流程,如果有的話她會再跟我聯絡。雖然 Recruiter 並沒有跟我要履歷,但我還是趁這個機會更新了 LinkedIn & CV 然後再寄給她一次作為正式的答覆。
?Tips:準備簡單的自我介紹、準備一些和公司組織產品面試相關的問題詢問,一邊聽人資說話別忘了一邊做筆記!
2. PM 面談 Business Face to Face Interview
人資面談之後大約過了一個月都沒有消息,我也忙到忘記這件事情的時候,收到了第二階段的面試邀請。第二階段的面試通常會以遠端視訊會議進行,大約是 50–60 分鐘,我的狀況比較特別,因為 Booking 來新加坡徵才,所以是直接在 Booking 的新加坡辦公室和兩位資深產品經理與主管面談。這關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1) 經驗與技能(Skill, Experience and Decision Making)
這個部分面試官會就你的履歷和經驗問一些實務上會碰到的狀況和問題,Recruiter 有給我一些準備的方向如下:
- Your current company’s business model and the impact of your product(s)
- Backlog and roadmap: how you ideate, validate and prioritize
- Data driven approa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ive data decision making
- User focus
- 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我覺得這些面向不管是面對什麼公司的產品經理面試都非常實用!看完這些建議之後,我結合了以上關鍵字準備了一些實務上的例子,例如:我做了哪些產品實驗來驗證某個假說可以在我負責的產品領域產生價值(結合 Data driven/Impact of product/Validation),或是我怎麼和團隊一起進行用戶研究和數據分析來訂定下個季度的策略和 Roadmap(結合 Roadmap/Ideation/Prioritisation/User focus)。
實際上在跟面試官互動的過程中,我也發現 Booking 很重視 Team Work 與 Stakeholder Management,他們對於我開發資料型產品的經驗很感興趣,問了我很多如何和資料分析師與科學家合作的溝通方法,以及我怎麼確保對上對下對團隊的溝通順暢等等。
?Tips:思考自己過去的經驗、結合對方在乎的價值,用有邏輯的方式一步一步帶著面試官你的思路,失敗或成功都無所謂,重點是論述要合理並且從錯誤中學習。
(2) 給 Booking 的產品建議(3 Improvements for the Booking.com Product)
第二部分 Recruiter 有請我先熟悉 Booking 產品、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並且準備三個對 Booking.com 產品的建議,不限主題跟領域,面試時但會先請你分享你的提案,接著面試官會問一些 Follow-up questions。Recruiter 有提示以下幾點是他們特別注重的:
1. 提案必須是可執行的(actionable) 且可衡量的(measurable)
2. 必須考慮這些產品改動會怎麼影響公司商業目標和使用者
3. 除了提案本身,要說明你為什麼選擇這些產品改動(reasoning)以及你會怎麼去測試並驗證結果。
我自己除了 Booking 自己的商業模式以外,也順便閱讀了其他 OTA (Online Travel Agency)的商業模式 打個底,接著我為了收集質量化資料,做了一份問卷發給周遭的親朋好友(如果有看我旋轉拍賣面試文的讀者就知道,沒錯我很喜歡做問卷哈哈因為這是最快收集大量資訊的方式),問題大多圍繞著身為一個旅客,在旅行尋找住宿時時都怎麼進行、考慮哪些因素、怎麼做決策等等,我特別 Highlight 了 Airbnb 和 Booking.com 這兩個平台,想利用這些情報做一些比較。
接著我用收集到的資訊加上自己的體驗,提案了三個跟瀏覽與比較住宿相關的產品改動、並做了簡單的投影片,會這麼選擇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用戶痛點,而是因為我在旋轉拍賣負責的正是商品瀏覽與購買的「買家體驗」,所以我可以用之前工作上的經驗,轉換到這次的作業中,到時候若被問到相關問題,我也會有更多實際例子可以舉給他們聽。
除了上面 Recruiter 提示的重點以外,有兩件事情我認為會很替你的提案加分:一是風險評估,產品改動多少會有相關風險,你認為這個提案可能在什麼地方困難、什麼地方失敗都可以跟面試官分享。二是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在做的過程中可以一直 Challenge 自己這樣做是否是最佳解,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更好等等,在面試分享提案時,也可以將自我反思的思路描述給面試官聽唷!
?Tips:上 Innovation Tactics 閱讀商業模式熟悉產業背景、收集任何可能的質量化資料、評估風險並不斷自我反思、改動不需要很大很有創意但要合理!
(3)面試者發問時間(Q & A)
最後就是問問題,如果你自己有面試過其他人可能會知道,面試官多少會觀察你問問題的深度、廣度和熱情當作面試評估的一部分。這關畢竟是直接跟 PM 主管面試,我建議可以就產品團隊、產品策略和心法準備問題,也可以問你當下職涯的瓶頸去了解資深主管的建議,像我當時正在為了「怎麼創造產品願景」而煩惱,我直接問她們都是怎麼創造並用他們的願景 Influence 其他人的,她們當時大笑說我問了個很深的問題呢!但還是有分享她們在組織內的做法和看法,也讓我頗有收穫。
?Tips:其他參考資料(當初 Recruiter 附給我的,我一併附上!)
Careers page: https://workingatbooking.com
Tech blog: http://blog.booking.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ookingcomcareer
A/B test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pQ0YHSfqM
Reloc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gESPtEOeo
2.5 最終面試的邀請與準備
最終面試邀請
大約過了一週,Recruiter 打給我恭喜我說他們想邀請我到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最終面談,詢問我大概什麼時候有空可以飛這一趟,同時也詢問我的工作狀態、求職狀態、對 Relocation 的接受度、預期薪資以及簡單說明荷蘭的生活水準和稅制等等。電話結束後,除了發給我面試流程確認信以外,還一並發來了前一關面試官的回饋和一些說明公司福利和 Relocation 細節的文件,極度用心!
接下來 Booking 會有專人協助安排機票、住宿、保險跟面試信(給海關看的)都處理好,讓你只要打包好行李帶好護照就輕鬆出發。如果想帶伴侶去也可以,他們會確保住宿是兩位,只是機票要自己買。一般來說面試可以停留最多五天,如果要延長可能要再跟他們談談。
最終面試作業準備
最終面試也會有一份較正式的作業,Recruiter 會寄一份 Business Case,裡面會針對特定領域附上簡單的質量化資料,給定主題(例如:我的是 New Booker 找 Apartment 的體驗)請你描繪出你對此主題的長期願景、並準備能夠讓團隊做兩個 Sprints 的產品改動。
雖然上面是說希望大家花個 2–4 小時就完成這份作業,因為他們不希望佔用你的個人時間,但我自己從研究、願景、發想策略、解法、Sprint 內容規劃和投影片製作一整套下來應該也花了 3–5 個晚上(下班後每天做個 2–3 小時)。
但我覺得比起旋轉拍賣給的 3–7 天期限,Booking 因為面試安排在兩個月之後所以這個作業慢慢做也無所謂,算是還蠻作弊的哈哈!
?Tips:記得繼續抓牢 User-focus & Data driven 這兩點、也別忘了分享你的願景背後的原因與思考脈絡,其他作業細節也可以參考我的旋轉拍賣面試分享,原則都是類似的!
3. 最終面談 Face to Face Interview in Amsterdam
好的,經過前面漫長的來回與準備,我們終於要飛到阿姆斯特丹面試惹!最終面試需要花大約半天的時間,我的面試流程如下:
9:15 – 10:00 面試準備
這個時間是跟 Recruiter 的行前準備,Recruiter 會把你從 Booking 的接待大廳接到辦公區域,你會有一間專屬的會議室用來做今天的所有面試關卡,裡面也已經準備了水、簡單的食物(香蕉、能量棒)、紙筆和 Booking 品牌貼紙。
Recruiter 會跟你說今天的面試會遇到哪些人、他們又分別負責的哪些產品領域,以及我可以預期他們會問什麼樣的問題。我自己覺得這個時間很貼心,瞭解狀況後放鬆不少。
建議可以準備 Relocation 、 Offer 或者公司相關的問題問你的 Recruiter。然後也可以利用時間趕快想一下等下面對不同背景的 PM 面試官們,可以問他們什麼樣子的問題(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為等下每關都有問問題時間,別讓自己問到不知道問什麼!)
10:00 – 11:00 作業分享
首先會不免俗的進行自我介紹,也會稍微問一下你最近做過的東西當作暖身。接著會進入 作業(Business case)的 presentation,根據當時給定的作業做一個 15–20 分鐘的提案分享,和之前一樣,分享結束後面試官會問一些 follow-up questions。
最後一樣是問問題時間,我這關的其中一位面試官是負責 Booking 內部實驗平台的 PM,所以我問了他很多關於 Booking 實驗文化的問題。
11:00 – 12:00 產品經理面談
這關跟基本上就跟前一個小時的前半部有點像,重複自我介紹與履歷的延伸問題。我的經驗中,stakeholder management 是他們非常注重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多準備一些團隊溝通的挑戰或甚至失敗經驗,分享你遇到什麼狀況、怎麼克服最後成功的過程。
12:00 – 13:00 午餐時間
結束早上的面試後,Recruiter 會安排一個產品經理來接你去吃飯,她有特別說這一個小時不算在面試評估裡面,希望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多多了解這裡的工作情況、午餐餐點(?)和生活,而且她很貼心的安排了一位也是從新加坡 Relocate 過來的印度同事帶我,也讓我覺得比較放鬆、真實跟好玩!
除了在 Booking 工作的狀況、和在新加坡工作的比較以外,我自己也順帶問了一些他對於 Performance Review、換 Team 與職涯升遷的看法,我自己覺得這些問題拿來問面試官總有點彆扭,相對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詢問。
13:00 – 14:00 產品主管面談
午餐後我回到會議室,Recruiter 問我還有沒有空,剛好有一個 Director of Product 有空可以來聊聊,因此多出了這個事先沒有在表定流程上的小關卡。我猜測他們會利用午餐時間稍微討論評估面試者,如果有潛力才安排 Director,這樣才不會浪費產品主管的時間(我進去之後就可以驗證我這個假設是否為真了XD)
我印象很深刻我被安排的是 Director of Product of core experience,她是個從工程師轉 PM 的美國人,感覺很有熱情也很有原則,他說這關是讓我們互相了解,不是他要面試我,所以可以隨時打斷他,簡單來說這關就是最後的文化確認(Culture check)。
因為這位產品主管的領域跟我在旋轉拍賣負責的很相似,所以我們聊了很多彼此對於一個產品的 core experience 的挑戰、如何解決等等的看法,我也問了他很多關於 Booking 的團隊是如何被 structured 的,怎麼分工等等,讓我對組織和產品團隊的管理有個還蠻全面的了解。這是我全部過程裡面最喜歡的一關,感覺很像在跟資深的朋友交流很不像面試,最後他還推薦我一些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讓我面試結束有空可以去走走看看。
最後一關結束後,Recruiter 會再過來聊聊今天的面試心得,簡單 Wrap up 之後就可以開始在阿姆斯特丹觀光了:)
?Tips:除了正式的面試內容,最好懂得用英文跟面試官 small talk 一下(聊聊天氣和你對荷蘭的感覺之類的)會比較自然,也千萬不要放棄每次問問題的機會,這不是單向面試是雙向檢測彼此適不適合!
4. Offer
Offer 來的讓人很措手不及,當時我剛從荷蘭飛回新加坡,就收到 Recruiter 的信說要安排一個 call 跟我分享一下 Interview Feedback,在這通電話中她就恭喜我獲得 Offer 了!
當下當然是很開心,但幾番猶豫過後還是決定婉拒這個機會,主要原因是我才到新加坡近一年,我覺得在旋轉拍賣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再加上我當時在做幾個比較大的專案,我希望我可以把這些東西都告一段落、讓團隊更穩定之後再考慮是否換下一份工作。但我也同時有讓 Recruiter 知道,我其實很喜歡這裡的團隊氛圍也對旅遊產業非常感興趣,更何況去歐洲在我的生命裡是勢在必行的一步,我很有意願明年專案結束後再次 apply,Recruiter 很貼心的諒解我,而且就算這是她最後一週在 Booking 工作,她還是把我的所有資料交接給她的同事,讓我們的關係可以繼續保持下去(非常感謝這位負責任到不行的 Recruiter ?)
不過比較大的風險是,他們也不能確定未來的面試流程會怎麼走,畢竟這件事情蠻 case by case,所以我自己也是有做好一種「將前方的努力歸零,之後再重來也無所謂」的心理準備。
?Tips:別忘了在 Offer call 之前就上 Glassdoor 了解當地薪資行情與生活水準!
二次面試的故事
也有蠻多人對於我婉拒 Offer 之後如何重啟對話、再度拿到 Offer 的過程感興趣,以下我會一併分享讓大家參考。不過畢竟我之前當過 Recruiter,所以我知道這樣做對公司其實是蠻大的溝通成本,如果可以,還是拿到 Offer 就答應比較好啦(就算站在面試者的角度,拒絕之後事情會怎麼發展是很難預測的,我算幸運但這不代表每次 Offer 都撿得回來唷!)
5. 二次聯絡 Follow-up Call
我自己心裡預計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看看狀況、重新聯絡 Booking,沒想到在 2019 年農曆新年時,我就收到了一封來自 Recruiter 的 Follow up email,信裡詢問我的專案進度以及是否有意願再重啟面試。
我當時看到真是又驚又喜!我沒有想過對方竟然會主動再次聯絡我,更何況這是當初「交接過」的 Recruiter。其實我當時還在跟男友討論是否一起換工作與怎麼換比較好,這封信無疑是推了我們的決策一把。幾番考量後,我認為如果這次不衝可能這輩子就要跟 Booking 無緣了,於是為了我的歐洲工作夢想,我回了信準備再度進入面試流程。
沒想到在 Follow-up Call 裡面 Recruiter 跟我說,其實我不需要再過一次面試,因為我已經通過所有關卡,加上前一次面試的回饋都十分正面,沒有負面評價,所以他會直接幫我跟一個 Director of Product 安排面試,做個簡單的確認。另外 Recruiter 也有再三確認我的求職動力和心態、為什麼現在又願意重新面試、以及在這段時間內我在旋轉拍賣學到了什麼等等。
? Tips: 如果有要重新面試的朋友,要特別把自己「人生決策」的思路想清楚,誠實為上策!
6. 確認面談 Sanity Check
這次遇到的產品主管是 Director of Product of Machine Learning,是一位英國人。 我一樣準備了自我介紹和一些實務經驗,但是其實他沒有問我太多,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讓我問問題(再度強調:準備一堆問題問面試官真的很重要),我趁機詢問了一下 Booking 的產品運用資料科學的狀態與流程、組織近期的目標和改組狀況等等。
這次的遠端面試大約 40–45 分鐘(因為面試官一直咳嗽不舒服嗚嗚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就結束了,會後他還特別寫了一封信表示歉意並且請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寫信給他,這個舉動真的是很有人味啊!
7. 二次 Offer
整個過程沒有太大問題,所以不到一週我就再度和 Recruiter 通話,他當場就跟我說明 Offer 內容和 Relocation 細節,通話後也寄來了文件,並建議我在一週內給他答覆。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 Booking 對於 onboard date 蠻有彈性,因為我在旋轉的 notice period 較長,所以我二月底三月初左右和前東家新東家都談妥之後,就一直延長到現在才要搬家準備上工。
這個落落長流水帳般的面試故事就在這邊告一段落了,接著開始著手處理離職、Relocation 的過程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笑)
▍海外產品經理面試時最重要的三個原則
這裡我總結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關鍵來當面試訣竅懶人包,給可能看不下去落落長文章的你們(笑)
1.每一個回答都要用自身經驗佐證公司注重的價值:重新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時,也別忘了想想「如果重來一次我會怎麼做」
2.每一個回答都要解釋「前因後果」:思考脈絡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方法,你又「怎麼評估」產品改動
3.面試是雙向互動而非單向的考試:你問的問題代表你的熱情,特別是這次在歐洲面試我感觸很深,我認為歐美人士對於獨立思考與個人看法比新加坡來得更重視,所以放輕鬆把面試官當成你未來的同事和主管對話吧!
另外時不時會有人問我「想出國工作但英文不好怎麼辦?」,我想在這邊補充一下,其實在面試時你的表達方式、會比你的英文文法多正確來的重要十倍!所以只要你聽得懂面試官說什麼、能夠以簡單但足夠的單字來表達你的思路,說得清楚比什麼都重要,不需要太沒自信。(但如果你還無法順暢與外國人用簡單的英文閒聊,那還是要提前準備一下,像是多看影集或替自己創造能夠交外國朋友的場合等等。)
Photo: Nana Chiang
▍寫在面試之後、上工之前
海外職涯其實也是賭一波:賭自己會喜歡當地的生活、被當地文化給接受、更是賭自己這麼辛苦適應環境搬來搬去能夠學到其他地方學不到的事情。
老實說能夠 Support 一個外國人大老遠從亞洲 relocate 到歐洲的公司並不多,其中我喜歡並且又有能力爭取的就更少了(我在 2019 年初有試水溫丟了大概五到十家歐美我的夢想清單或看起來很酷的 Startups 結果不是無聲就是拒信,果然不內推是很難進到面試關卡嗚,所以其實最後歐洲我也只面試了 Booking 一家)。產品經理畢竟是管理職,很感謝 Booking 給我這個機會,讓一個亞洲女子加入學習!
我這一次生涯轉換的幾個主要目標是 (1) 觀摩大企業中的組織分工與流程 (2) 增加 OTA 產業知識 (3) 學習訂定大規模組織策略與 Roadmap 的 Know How (4) 累積 A/B Testing 與資料分析經驗與知識 (5) 持續練習英文(住在新加坡後,新式英文實在讓我搞不清楚我英文變好還變爛哈哈)
我會持續在 Medium 上更新學習日誌與在荷蘭工作的所見所聞,有興趣的人別忘了按下追蹤:)
最後,特別感謝 Peter 大大在過程中的各種資訊和協助,讓我一直很清楚面試該準備的重點也提早了解荷蘭的生活。之前 Peter 也有寫過他的 Booking 產品經理面試流程與心得,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唷! https://vide.tw/8445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若對作者的經歷有興趣或想看更多文章可以到 Medium 及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支持 Nana Chiang唷!
如果想要收到更多海外職涯第一手消息,一定要持續鎖定 Skyline 國際機會平台,如果你也有精彩的海外職體驗,也歡迎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