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逐浪世代Skyline 逐浪世代焦點人物:古念華|「資深級產品設計師帶你了解 UX 產業!」

Skyline 逐浪世代焦點人物:古念華|「資深級產品設計師帶你了解 UX 產業!」

不知道大家對於目前熱門的UX設計師這個職業有什麼樣的想像呢?抑或這可能是你心目中理想職業?

如果你對UI/UX領域有研究的話,一定聽過目前為 Shell 殼牌資深級產品設計師、Podcast《設計遊牧》共同主持人古念華老師!他在學生時期分別在北京微軟和美國矽谷有設計相關的實習經驗,更在荷蘭就讀專業領域的研究所。究竟他在學習的路上經歷了什麼,成為UX設計師需要什麼技能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古念華的分享吧!

大學的科技選擇奠定成為UX設計師的基礎

本身對創作、造物有興趣的古念華,在選擇大學科系時並沒有選擇建築,而是選擇更貼近生活,強調與使用者溝通的工業設計系。他認為從歷史角度來看,許多工程設計的科目其實 UI/UX 學術領域的起點:例如人因工程是研究人與器物互動的物理極限、飛機儀表板是介面設計的起源等等,與 UX 相同,都是理解人類的行為和心理模式。因此從工業設計系到 UX 產業對他來說是產業特化而非轉行。

選擇荷蘭讀書和就業的理由

學生時期古念華在荷蘭就讀 TU Delft 策略產品設計碩士,畢業後留在荷蘭就業。回憶當初選擇學校的考量,他表示歐陸設計研究所價格實惠且國際名聲高;從價格來說,美國有些州立大學設計研究所也很好,但在國際名聲上歐洲部分學校還是略勝一籌。

而在學校研究重心方面,TU Delft 著重在設計研究方法論,但缺乏數位產業的實務討論,故他在碩二時安排中國與美國實習,以補足實際應用所學的經驗。

在就業方面,古念華從移民的觀點,以下方三點決定留在荷蘭:

  1. 荷蘭社會族群隔離感相對美國低,比較不會當作社會和文化的 outsider
  2. 歐陸社會較平等,高稅金帶來相對高的生活品質和社會保障,降低選擇工作的機會成本同時降低比較工作帶來的壓力
  3. 歐洲對亞洲人的歧視和攻擊相對少

北京微軟和美國矽谷的實習經驗

古念華提到,不同於台灣研究所,荷蘭的研究所比較像是進階版大學,主要讓大家培養研究興趣,除了原本科目學分要求之外,更多是自己尋找專案研究。而他因為參與榮譽學程計畫及碩論研究,而有兩段不同的實習經驗。

北京微軟:在榮譽學程計畫,他為了研究 AI/UX 的題目,他前往北京的亞洲軟體中心(STCA)加入微軟的產品團隊,觀察業界實際操作。在實習中他參與 Bing News 搜尋引擎的設計,除了練習關於 UI 設計的細節設計,更加深對演算法的理解、區域模型對應不同體驗的可能性概念等。

美國矽谷:為了撰寫碩論,古念華前往美國矽谷與 Bloomreach 合作。在此份實習中,他負責做搜尋演算法 on-site search,即網站自己的搜尋引擎。業務範圍接近規劃電商銷售的 Merchandiser 。工作內容包含研究官網首頁的banner 如何呈現、從受眾的購物行為找出和其他受眾的類似性、商品在網站上的排列方式如何運作等等。

(上圖為古念華碩士論文發表當天及後續慶功宴。他在荷蘭 TU Delft 讀書時為了寫 AI/使用者經驗的題目,去了矽谷的 Bloomreach 公司,也因此碩論發表那一天為事隔半年回國和同學聊天的時候。《設計游牧》這一集有介紹當時讀書經驗:https://reurl.cc/d7ob58

UX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和環境

在軟體科技業的產品研發中有三本柱,分別是: 產品管理PM、工程Engineering、設計 Design。而這三本柱的出現是為了提供公司以不同面向思考,完整最終成品。

工程技術層面:考慮產品的可行性(feasiblity)、處理軟體基礎建設,確保現有的技術可以產出產品。

產品管理層面:評估商業可行性(viability)、考慮顧客買不買單、做競品分析以增強產品優勢減少劣勢。

使用設計層面:研究使用者的喜好(desireaiity)、從使用者角度思考,確保產品回應使用者心聲。

而在產品研發的專案中,又細分為兩種專案:產品探索(discovery)、產品交付(delivery)

產品探索:首先舉辦工作坊等方式凝聚內部共識;藉由整理使用者意見、分析競品和在現有技術上發想新的想法等凝聚外部共識。

產品交付:在確定產品方向之後,PM會把產品規格寫出來,並和工程師協作確定可行性。在確定團隊對產品的共識、商業可行性和使用者喜好後之後,即會開始準備後續開發細節。

在軟體科技業的工作流程大致上是標準化的,故各國的工作內容不會有太大差異,反倒是公司類型的差別會使工作內容有所差異。而數位產業大致可分三大類型:

數位產品公司:這類公司的特色是競爭感很強 ,做同應用的公司很多,必須常常思考怎麼知道競爭對手做出我沒有準備到的東西。

科技或設計顧問公司:透過商業案例的梳理,選定適合的解決方案,並且從文化和技術上導入。

傳產的數位轉型:類似於傳產中的數位部門。這類工作關於設計或產品程度相對低,而是花更多重心在產品的教育上,讓使用者習慣新的數位制度或是文化。 

在數位產業的專案類型分工越來越標準化,利於工作者國際移動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困難。

產業標準化的雙面刃── 工作的困難和成就

數位產業的標準化雖然方便工作者的國際移動,但也代表入行知識門檻提高,有意願投入其領域的人必須學習更多相關知識才能進入。

除了入行門檻逐年提高之外,古念華也提到,在這份工作中找到「讓你持續下去的理由」也是困難而重要的事。他自己則是受日本職人精神的影響,在工作過程中懷有使命感,目前在殼牌 擔任資深級產品設計師的他,希望可以做出在同業競品中最好的能源產品!

雖然產品研發的過程漫長且辛苦,但把東西從0到1的做出來,卻給予古念華極大的成就感。他興奮提到:「科技很有趣的地方是它變化得很快,很多東西改變的同時我們對它的看法也會改變。例如在 open AI 出現之後,我們對於AI 的想法就不會是如何寫出 AI ,而是怎麼利用它達成自己的目標」

他也提到科技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無法預測性。人們可以選擇往管理階級邁進、跟隨潮流研究最新的事物,也可以在單一領域上純粹專注於自身專業,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你研究的東西,會不會在幾年之後重新流行。

(換工作一直都是很糾結的事,在國外也差不多。古念華在 Bloomreach 從在美國實習開始,到在荷蘭轉正,並且一直做出不錯的成績,在各種交涉後,仍然決定換個環境磨鍊成長。上圖為產品總監、產品經理與設計同僚一起在最後一天送行。《設計游牧》的這一集介紹了這轉職的過程: https://reurl.cc/EGvN2k

《設計游牧》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穫

除了擔任設計師之外,古念華也創立了《設計游牧》的 podcast 節目,邀請許多國外不同背景設計師,一同分享自身職涯經驗。一開始的創立節目是為了蒐集在國外闖盪的設計師經驗,了解他們為什麼可以持續堅持於自身職涯,透過汲取他人想法,提供自己更多新的想法和眼界。

而在節目知名度逐漸提高後,古念華發現東方及西方設計師都有了解彼此的動機和興趣,設計游牧剛好能創造讓兩邊能對話的空間、成為彼此溝通的橋梁。於是在因緣際會下,找來了歐洲最好的服務設計師,與來自台灣、中國、南韓的設計師一同交流。

古念華認為「把對的事情做久,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會把這東西推到沒有預期到的高度而有意外收穫」回憶起當初只是想回應自身對職涯疑惑的創立目的,現在的《設計游牧》能夠帶來更多更時尚的潮流,讓更多人的故事帶回團隊,讓大家做出更準確的抉擇。

(在國外落地歸化是一個不容易的選項,但在適當的安排下,古念華成功拿到荷蘭永居、並且提出國籍申請。也在去年順利買房了,圖為其中和現在設計同事的 House warming)

職涯、興趣是比耐久力的事情

在這個不斷有新事物出現的年代,特別對於即將畢業或是職場新鮮人來說,擔心落後別人的焦慮和壓力是家常便飯。古念華認為職涯、興趣探索就像是跑馬拉松,比的是誰的氣長、耐久力較好。

他認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永遠都會有更高、更好的目標。所以在思考職涯的時候不應該是「我如何快速達成某個目標?」而是「我在10年、20年之後,可以到達的高度是什麼?」

要找真正讓你感到興趣的原點 ,透過別人的回饋讓自己成長。要思考如何在長跑的過程中讓自己不斷成長,每個階段都知道自己的成長目標,不要太焦慮地去和人比較。」他提醒讀者永遠都會有成長的方向,在決定好方向之後就專注在上面,不要因為分心於其他更好的選擇而喪失了執行力。

「被太多可能的方向分心而感到無所適從是最不需要的,看太多機會會迷失方向的話就不要看,當那些事情讓你執行力消失,那他可能就不是對的事情。因為當你決定想做的事後,想的是該如何達成,而不是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地方吧!

如果看完文章後還想更深入了解更多海外求學求職經驗,以及成為UX 設計的必備各項技能,Skyline 這次也很榮幸邀請到 古念華 來和大家分享啦!

立馬報名 2023.04.26 (三) 19:00 – 21:30 UX 設計的國際職涯移動力:從留學到邁向資深講座:https://lihi2.com/GqyHs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