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完成服務規劃,卻總感覺自己的熱忱打動不了面試官嗎?
為什麼明明充滿助人的願景,卻苦苦遇不到願意資助計畫的贊助者呢?事實上,臺灣光是依照《志願服務法》完成志工教育培訓且領有志工服務證的人數就超越100萬人,15歲以上未領證但曾參與志願服務的人數更近逼五百萬大關。隨著海外志工參與管道漸多,專門舉辦並協助青年前往海外國際工作營的VYA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輔導的志工人次從2007年開始也逐步攀升超過一萬人。當數不清志工組織都希望能夠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該如何在各式各樣的服務企劃中脫穎而出,得到外界的信任並取得資源,VYA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的辦公室主任陳建銘:「一切都還是回到那份提案企劃的初衷。」
才不是來要錢! 平等互惠的合作關係就能說服人心
「你如何在技巧上、經驗值上、創意度上、縝密度上,告訴評審委員你的企劃值多少錢。」陳建銘用一句話定調一份有說服力的企劃書所能帶來的篤定,也是面對募資對象、補助審核官時常有「貧窮心態」的根治秘訣。「今天是我希望提案是給你一個機會,你不把握這份解決問題的企劃,是你的損失。」陳建銘過去曾擔任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和春文教基金會等主辦之志工計畫的評審委員,他認為青年帶著企劃書向外尋求資源時,並非要求他人施捨,而是該自信展現自身企劃所能為企業以及社會帶來的整體利益,站穩互助合作的角色定位, 進而吸引外界的支持。
一份有說服力的企劃書該有些什麼?舉例來說,翻開一份海外教育志工計畫,你的甘特圖規劃是否定下了合理的短、中、長期目標?設計的教案內容是否合乎教學對象的需求?活動設計是否創新不枯燥—有別於平時教室內的課程?陳建銘主任說當多數人都能提出服務的熱情、講述計畫理念時,企劃的「邏輯」與「合理性」才能說服資助者相信資源會得到妥善且最大效益的運用。
打破對”資源”的想像 企業回饋請談你的計劃影響力
陳建銘主任另外也點出青年應該針對不同募資對象做好歸納,「加深贊助者的實質貢獻度, 你告訴人家我們要的不只是你的錢,我們要的更甚是你的專業。」根據其公司文化或是理念展開討論,同時藉由此過程,破除募款只能募資金的刻板印象,舉凡活動場地、人力培訓、專業器材甚至是產學合作,都可以是資源的一部分,拓展甚至加深募資對象在計畫籌備過程的參與,而非募款之後就無消無息。
「讓對方覺得他們是有角色的;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回饋給你的不是錢的回饋,而是一種社會影響力。」當青年能夠清楚形塑計畫的效益,向募資對象說明該企劃能做的不只是蓋四棟房子,而是能夠協助四戶家庭的生活環境、家庭中的孩童終於可以安心上學;當企劃能夠在計畫結束之後,有良好的退場機制持續在社區中推動改變,不僅只是在服務團隊歸國後便停滯,如此的社會影響力就不再只是摸不著的數據,而是實在的故事與形象,更有機會與募資對象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
陳建銘從自身多年志工管理與評審經驗出發,點出青年參與志工服務能加強的面向。圖/陳思羽攝
如何讓雷隊友OUT 找到你該扮演的角色
可見的審查資料都準備好了之後,青年又該如何呈現自身的人格特質、自律能力甚至團隊默契呢?做好功課是一切的第一步。「投入團隊的呼召之前,要先問問題。」陳建銘主任以此提醒青年在申請時就要先了解自己究竟將投入什麼樣的活動,「做好功課」再做出決定。零經驗的志工可以透過事前了解服務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問題, 以此設計出能夠實質改善該地生活的服務方式;從沒踏上異地做服務的志工,在國內就先了解計畫規章以及自身對於生活需求的標準,務必做到獨立自律才能協助整個團隊。
「你扮演什麼角色?」陳建銘主任最後丟出這句話供想要前往海外服務的青年思考。無論是事前組織團隊,該如何讓一群同好各司其職、發揮自身能力之外又能聚集成強大力量投入服務、創造改變,考驗的是團隊中的每個人是否能扮演自己的角色;募資時向外界提案找資源,一樣著重在企業與申請者之間如何找到定位平衡,讓兩端在計畫之中達成各自目標外,也實踐對社會有益的行動。
下次丟出申請書之前,不妨再次回顧陳建銘主任的真心話提點,重新檢視你的計劃看看是不是除了燃燒的服務熱情,也一樣有讓人無法抵擋的邏輯,更別忘了回頭想想你究竟在計畫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一步一步紮實的提升你的企劃書魅力值吧!
採訪編輯/陳思羽
相關文章:
1. 【志工:尼泊爾非營利組織實習】呂思涵—不預設立場的旅行,魯莽卻無懼也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