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計畫

2019 中國實習 x 北京751國際設計周 | 活動組特別企劃實習生-賴彥銘

中國實習計畫

751是什麼?為什麼是751?

Skyline中國實習計畫是我在常上的粉絲專頁上偶然看到的,當時已經接近申請的期限,在看過簡章後因為對於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好奇和自己的興趣而鎖定了751這個項目,前三個志願除了本來就不擅長的設計以外都填了。因為報名的時間很晚本來還只是玩票性質的投下履歷,最後卻成功入選了,令我大感意外。除此之外還發現跟我同行的其餘台灣夥伴們也是差不多的時間才申請這份實習,真是奇妙的巧合。

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是一個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卻也保留了工業生產的藝文基地,以台灣為例就像是糖廠的建築和松菸、華山的創意產業的結合,和糖廠不同的是,園區裡的建築幾乎都是上個世紀存留的煤氣、電力生產、儲存設施,除了挪做展覽和活動場地外,事實上這裡還是有不少地方仍然維持運作。辦公室每天早上都會有個單位主管一起進行晨會,透過電話會議機瞭解前一天生產狀況如何,恆東熱電、動力南廠、高園物業……各個單位彙報產量、集會資訊,不過到實習結束時我仍然聽不懂大多數會議內容,北京口音實在太含糊了。在2007年751設計廣場正式掛牌後,創意產業辦公室也隨後設立,辦公室雖然屬於正東集團的一部份,卻獨立在辦公大樓外,也因此這裡沒有死板地用板子隔成一格格的工作區域,比傳統辦公室待起來更自由多了,我很喜歡這種氣氛,根據辦公室主任昭姐,好像是因為辦公室氣氛太過活潑而被趕出集團大樓,又好氣又好笑。

中國實習 x lai01
▲辦公室後頭還是舊的爐區

中國實習 x lai02
▲從我的座位望向辦公室

中國實習 x lai03
▲從辦公室望出去的動力廣場有醒目的兩根煙囪

中國實習 x lai04
▲每天都會有數組新人來拍婚紗照

在簡單介紹完實習單位的背景後,接下來的內容主要會介紹我在北京兩個多月的實習心得,以及在北京的食衣住行與行前準備等等,希望能讓對這個實習項目感興趣或者有來北京工作、實習計畫的人有初步的了解。

 

國際設計週的活動有哪些?

儘管辦公室人手不多,分工卻十分細緻

751創意辦的實習名額每年都不太一樣,因此我將以辦公室固定的人事分布介紹,辦公室裡有三位主任/副主任、媒體組、活動組、設計組、行政組、人事組、招商組、業務發展組,除了主任、行政和人事以外每個組都會開出實習生缺額,而我是負責活動組中特別企劃的實習生。設計節主要有三個分支——論壇、活動、以及各項展覽,而特別企劃就是包含在活動之中的。今年的情況很特殊,因為碰到新中國70周年建國,所以整個設計節都往前推進了半個月左右,也因此讓整個實習過程有不同的經驗。以往的實習生能夠參與設計節的題目發想和各個企劃的構思,但是會在設計節舉辦前就離開,不會實際參與整個設計週。而今年相對晚到的我們則是能夠完整參與設計週,但在過來之前設計週的包裝、主題就已經建立了。今年設計節的主題是「城就美好」,英文是ABetter City,整體圍繞在都市更新的議題,同時也包含許多環保的訴求,這和我對於自己職涯的理想很符合,原本我只是因為喜歡文化創意相關的產業來到這裡,能在工作的同時了解永續發展的知識並且結識各國相關領域的人很令人興奮。

中國實習 x lai05
▲辦公室的員工們

 

活動組的日常

互動式活動、親子合作、科普教學,寓教於樂是我們最大目的!

我負責的特別企劃有五個項目,每一個項目都是以城市更新或環境保護為核心設計的互動活動。雖然在來之前就決定好內容不過因為執行問題和邀請的協辦單位臨時拒絕所以更改了幾次計畫,最終留下的分別是讓遊客可以在一面釘了釘子的壓克力板上用線繞出自己喜歡圖案的「繪城」;讓親子在球池遊戲的過程了解垃圾分類的「海洋保衛戰」;還原舊廠區景象的「城市記憶」;因為協辦及種種原因產生的違和的「韓國文化體驗」;和因為領導喜歡所以加入的科協展。雖然沒有參與到策劃的部分,不過這些企劃我都很喜歡,從互動的方式到想要傳達的理念都深得我心。

中國實習 x lai06
▲左二是我的主管Allen,她在辦公室養了一尾守宮

繪城原來的包裝名稱是「搞個毛線」,我和我的主管Allen都很喜歡這個名字,俏皮卻又不偏離原本的意義,但是因為上層領導不喜歡最終作廢,在這之後我又提了幾個名稱,雖然我很喜歡「自纏形繪」但是最後被採用的還是繪城。除了命名之外這個項目我還負責了場地的申請、項目中英文簡介和玩法介紹、宣傳文案的撰寫、活動當日工人的訓練等;而Allen和設計組則搞定了背板的樣式材質、圖案、預算提報、廠家聯絡等等。這個活動一共持續8天,前四天因為是平常上班日人潮不怎麼多,但是到了周五的中秋連假人潮突然爆發式成長,牆上的空間不足以應付這麼多的人流。連假第二天我提早到公司,前去拆除部分牆上的線,雖然拆除比纏上還簡單,但加上工人總共只有三人的我們還是花了整整兩個多小時才處理掉牆上2/3的線,活動也延遲到11點半才開放遊客參與;除了拆線外,我也更改了告知遊客的活動說明,提升牆的使用效率。看著踴躍的遊客我又更加確信繪城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互動活動:除了背板之外沒有特別貴的材料,成本實在不高,卻又能集合打卡拍照、創意、動手參與等要素。但拆除遊客們的作品還有開放空間導致的混亂場面這兩點可能是唯二美中不足的地方,下次若有機會再次籌辦這類活動這些情況應該就能夠避免了。

中國實習 x lai07
▲連假第二天一早的背板,幾乎看不出上面有甚麼圖案了

中國實習 x lai10
▲滿滿的遊客景象

海洋保衛戰是我第二喜歡的項目,由於中國的垃圾分類觀念普遍率還是不高,加上上海已經開始強制垃圾分類,因此設計出讓大人孩子都能從遊戲中學習的活動。活動的玩法很單純,會場有一個5×6平方公尺的球池,裏頭有兩萬顆普通球和100個貼有垃圾貼紙的球,球池旁有四個不同分類的垃圾桶,分別是其他、有害、可回收、廚餘,每輪遊戲由四組親子一同進行,由孩子在游池尋找被指派的垃圾種類,交給球池外的家長,再讓家長從兩公尺外投入垃圾桶,最後計算成功投入並分類正確的球數。活動的踴躍程度也是超乎預期,只開放三天的這個活動有470組家庭參加。這個項目的問題比起靜態的繪城來的嚴重多了,工人的散漫、工作分配模糊、場地動線混亂都是需要檢討的地方。辦公室並沒有針對當日工人給予一套完整的訓練,因此他們大多沒有身為工作人員的使命感、責任心,說穿了就是缺乏紀律,辦公室的同事們也有類似問題,他們並沒有對於辦活動該抱持的覺悟,脫序的行為有在人少的時候自己跳入池子裡玩、放任同事的小孩滯留在池子裡(有關係就沒關係)、最誇張的還有扮演吉祥物的工人脫掉頭套當眾抽菸,絲毫不在乎其餘遊客眼光,雖然因為國情問題和素質差異遊客們似乎也不那麼在意就是了,看著這些畫面我腦中浮現的是外國使節來到晚清的街道看著民眾隨地便溺、吐痰的歷史。人員工作分配不均也是值得檢討的問題,光是這項活動就用了8位單日工人、4位辦公室同仁協助,加上我總共13人,只為了這項活動,未免太過浪費,我在活動第一天下班後和Allen表示是否該留下討論隔日的活動安排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費,但他似乎沒有興致,只關心了我不要太晚加班太晚催我回去休息。接下來兩天我看著辦公室同事和一半的工作人員認真的支撐活動,以及另一半的人聊天放空滑手機,也看到自己目前缺乏的特質。除了這些缺點外這項活動辦的很成功:富有教育意義、競爭性質的互動遊戲、親子同樂等等,就連路過的多組歐美人士都表示This is awesome,當下真的很有成就感。

中國實習 x lai11
▲布置會場時的場景

中國實習 x lai12
▲前一晚加班充氣搭帳棚,還提前喝了點酒慶祝

中國實習 x lai-13
▲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場面還數度失控呢

城市記憶本來是一個用聲音喚起過去記憶的項目,名稱也叫做城市留聲機,但是改成了和「舊物倉」這家公司合作的項目後就變成設計週大家看到的城市記憶了。我們從751園區生產區的廢棄工廠裡找了許多舊家具搭建,也從隔壁的798裡的一家公司(原諒我忘記問名字)借來過去廠區內的儀器設備,復刻出舊時代的場景,讓遊客可以了解751廠過去的歷史。我認為這個活動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畢竟這類老舊物品展覽已經可以說有點氾濫了,如果沒有搭配聲音、氣味、感覺上的結合,很難讓觀眾有更深入的體驗,也很難產生共鳴。雖然有預算、領導階層上的考量,但是沒有能夠堅持原本的規劃放置一台留聲機還是有些遺憾。

中國實習 x lai-15
▲現場道具都是從這裡借來的

中國實習 x lai-14
▲員工沖澡的地方

中國實習 x lai-16
▲活動前兩日的搭建狀況

中國實習 x lai-17
▲會場布置中,可惜沒拍到完成的照片

科協的項目和韓國文化體驗這兩個活動是在活動前約莫一個月才被提交的企劃,取代了原本舊物再利用的工作坊,原本的活動是讓家庭帶著家裡用不到的舊物來到活動會場,由我們聘請的專業教師協助指導親子將舊物轉作其他用途或者組合出新的物品,這很符合循環經濟的理念,也因此我很看好這則活動,但是後來由於教師私人因素來不了才臨時換成這兩個活動。我只寫了活動的簡介和一些文書工作,其餘的部分都是Allen在張羅,對於這些項目溝通上的細項我了解甚少。在來到北京前我自己原有的問題是拖延的毛病,但在這裡實習後我發現自己早已克服了這點,取而代之的則是對於應該做的事情不能夠勇於堅持,對於海洋保衛戰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是,對於人力分配的問題也是,我都沒有為了這些問題應該被解決而堅定地向主管表達優化的意見,反而只不過因為一次的被否決而不再提起,我很喜歡「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句格言,克服了拖延之後再來就輪到這點了吧。

 

工作外的點滴

中國的民情、北京的人文,和台灣大相逕庭的生活說不定也不錯呢

關於工作本身的介紹就此告一段落,接下來會簡單介紹在這裡的食衣住行等等生活所需以及當地有趣的一些發現。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最傷腦筋的就是網路的問題了,在來到當地之前務必在台灣先下載好數個vpn app,以免被困在牆內,若不幸發現不能翻牆的話也能詢問同事,在當地科學上網頻率也相當高,甚至還有同事也經營IG帳號呢。來到中國實習最初必須辦理電話卡和銀行卡,在這個行動支付主宰的大國許多地方都已不收現鈔了,但是還是得留點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例如買郵票竟然只收現金。電話卡推薦在到當地後找實習方的當地人陪同,也請記得將合約完整看過再申辦,在北京待了兩個月的我們才發現當初辦的話費過於昂,而且已經簽了兩年約。銀行卡則是只要依照實習方給的銀行要求去該家銀行辦理就好,但要記住在辦理時以及辦理後一切跟銀行帳戶有關資訊都必須填寫簡體字,實習時我們幾個實習生就因為給人事室的名字是簡體字而遲遲收不到薪資呢。

751和798園區裡有不少餐廳,但價位普遍高,並不適合天天吃,從東門出去有麥當勞和不少吃的,也有攤販等等,我個人則是在北門出去的順興齋吃了兩個月的一葷一素快餐,主要是因為便宜且能吃到葷素組合讓營養比較均衡。通常來到中國後馬上就會捨棄外出吃飯的習慣轉而使用外賣服務,畢竟實在太便利了。這裡的外賣主要由餓了嗎和美團外賣壟斷,餓了嗎屬於阿里集團,而美團則是美團集團,兩家規模差不多,但餓了嗎稍微大些。除了外食外也可以自己下廚,在當地下廚花的時間成本和外出吃差不多。從東門出去就有超市和市場,可以買到各種生活必需品,此外也能透過盒馬鮮生訂購食材和雜糧。

住在北京是一件有趣的事,實習時在北京住的是朝陽區,也是北京房租最貴的地區之一,再加上台灣人在當地似乎不能僅僅持有台胞證就租房子,因此房租特別高,還是以日租計價,還好有其他實習夥伴們一起分攤。會知曉不能以台胞證/港澳通行證租房是因為在古北水鎮旅遊時受到一位辦公室中國實習生的幫助才以她的身分證租到房間;並且房東在實習某日突然傳訊息告知由於接近國慶政府會開始頻繁動作,因此要我們統一口徑在別人詢問時表示是來旅遊住在「朋友家」,種種因素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想來也相當合理,畢竟在這個清理低端人口不遺餘力的城市也只能更加謹慎小心了。

北京是一個充滿歷史元素的城市,也保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建築物和器皿,實習期間我去過紫禁城、天壇公園、國子監、景山公園、頤和園,但最喜歡的是古北水鎮和一旁綿亙的司馬台長城。景點相關的遊記在網路上都可以輕鬆搜尋到,這裡比較想提的是關於遊客的發現,在遊覽這些古蹟的時候,遊客清一色都是拿著相機,走到展品前,對著展示櫃拍張照後就立刻走向下一個展品,對展品和介紹絲毫不感興趣,只顧著將所有物品延攬進手機裡,我始終無法理解買票進場只為了拍照的動機為何,相片網路上多的是,拍的技巧用的鏡頭

也許還更勝手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網紅經濟,舉凡名勝景點到處都有網紅,798園區內穿著時尚的年輕男女、各大古蹟披著古著的女子、步行街掛著網紅店招牌的餐廳,對於外表光鮮亮麗的要求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拜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等app這裡的民眾很注重個人的自媒體經營呢。往來景點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公車、地鐵、單車,嚮往更快速方便的方式也可以打車。北京的公車沒有下車鈴,下車前必須提早走到車門口,除此之外每輛公車上都會有一位保安,雖然一舉一動都像是被監視著的行為讓人很不舒服,但保安會協助老人家提東西、幫忙請人讓座,這些行為還是很值得嘉許的。北京的地鐵很乾淨,比前些年去廣州時搭的地鐵還乾淨,但少了保安的地鐵車廂讓座的文化就沒那麼普遍了。單車是實習期間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每天都騎著單車去上班,曾有人提過最適合在城市中旅行的方式就是騎腳踏車,不快不慢的步調讓人能夠看清楚周遭發生的大小事物。打車只有在剛到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時候常搭,對於只有微薄薪資的實習生而言打車過於奢侈。這裡的Uber早已被併購,目前市場被滴滴打車所壟斷,順帶一提單車我也推薦滴滴的車子,好騎普及率也高,在離開前美團也加入了共享單車市場,不過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中國實習 x lai-18
▲古北水鎮真的很漂亮,怪不得歷史總說江南生活糜爛,畢竟待在這麼美的城市要不沉淪也很難哪

以上就是在北京生活兩個月餘幾天的些許紀聞,事實上在這裡學到最多的其實是在一同前來實習的其他台灣夥伴身上,由於每天都住在一起,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有趣的特質和不同的價值觀,礙於對了解實習計畫和北京生活並沒有實質幫助所以擱筆不寫了,希望能讓閱讀此篇的讀者能夠對於北京當地生活有所了解,也希望沒有對任何文中出現的事物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實習 x lai-19
▲秋天的北京市最舒服的,而且有特有的「北京藍」天氣

Skyline - 地表上最挺青年的國際機會平台
Skyline致力於幫助台灣青年與國際機會建立連結,透過海外機會的匯流和跨國人才的培育,改善台灣國際人才發展的環境。 我們相信跟世界交會的方式有很多,透過各種形式的國際參與,成為跨國人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前往官方網站尋找國際機會→https://skyline.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