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亮點人物【志工:坦尚尼亞醫療服務】鄭若文:發現自己的缺乏,再次出征依然滾燙

【志工:坦尚尼亞醫療服務】鄭若文:發現自己的缺乏,再次出征依然滾燙

一個位於東非坦尚尼亞的馬賽部落,名為Engaruka,約新北市大小,人口近萬人,地廣人稀,卻只有一位醫師、兩位護理師守護著這塊土地…而鄭若文再度踏上這塊匱乏的土地,挑戰困窘又急需幫助的馬賽人們。

今年畢業於輔大公共衛生系的鄭若文,決定在繼續準備研究所的考試前,再度踏上坦尚尼亞,以脫離舒適圈做為自身期許,透過「輔坦團」團長之姿,將去年的收穫和遺憾,雙手捧著回去,讓擔任醫療志工這件事本身不只是自我成長,而是能更深入的幫助到他們。

坦尚尼亞
鄭若文與輔坦團合照(下排左五) 圖片/輔坦團提供

輔大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成立於2011年,主要由醫學系和護理系的學生們計畫與籌備團務與服務內容;包括經費的募集、物資的籌措、各式服務計畫細項內容,也皆是由學生們自主合力討論完成。

希望能藉此機會發揮醫學、護理方面的專長,為馬賽部落住民的醫療衛生問題、母嬰周產期照護與中學生健康教育方面,有所貢獻。

迄今,團隊耕耘在部落已邁入第七年,與當地建立穩定且溫暖的關係,一年又一年,寫下每年獨一無二的故事。

坦尚尼亞
東非坦尚尼亞 圖片/ http://janet.tw/tanzania-brief/

馬賽部落,位於坦尚尼亞,即我們所熟悉的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以及與肯亞接鄰的賽倫蓋提國家公園所在地。

但這次要帶大家看見的,不是奔馳在草原的動物大遷徙,而是輔坦團搭上吉普車、橫越石子路,進入馬賽部落,住在傳道士庭院裡搭的四人帳篷,一同為居民努力,如何給予實質有用的幫助。

鄭若文說:「衛生教育及健康檢查就像把一顆石頭投進水中一樣,會不斷引起漣漪,一直擴展一直蔓延」,這是為什麼她會停不下志工的腳步持續委身服務的原因。

 

以推廣婦女產檢為下次的期許目標

在出發之前,已經從12月籌備到6月,包含一週一次的會議、和義賣、拉贊;接著8月的出國,9、10月的成果整理、招募新成員、面試等,每次都是全新的挑戰。

「這已經是第七屆了。」鄭若文帶著清秀的笑容說著。

「我們進行的衛生教育是需要長時間投入的,在經過這幾年的更多規劃,從一開始希望能夠蓋一座待產室,到今年推動產前檢查,還在等待醞釀出果實。這次我們要做的是:去更遠的地方告訴當地人這裡有一個可以利用的待產室,請婦女來做產檢。」

 

鄭若文說,推廣產檢在經驗及人力有限的狀況下,最大的困難還是在部落居民的住處與待產室之間需要步行的距離,即便如此還是必須持續努力,才能讓他們獲得最有效的幫助。

為什麼是做產檢?因為當地人口仍處於早期擴張階段,有高出生及高死亡率,所以輔坦團針對此點作為服務首要任務,除了基本的公共衛生教育,還有身體檢查及不可或缺的婦女產檢。

而在進行公共衛生教育時,一次會由1-2人主責,其他夥伴協助,對30-40位民眾進行教育,通常進行三堂課。

檢查的部分,則是進行基本的理學檢查,身高、體重、腰圍,臂圍、視力、聽力、觸診,150位受測者跑完一遍,幾乎花費一個下午。

坦尚尼亞
攝/楊孟潔

為什麼出國做志工而不是選擇留在台灣?

鄭若文大一大二時,都是在台東偏鄉做服務志工,實施為期一週的衛生教育,後來決定將機會留給學弟妹,走向國外,期許有更大的突破與成長。

鄭若文也說,出發前的自我心理調適不可少,抱持服務的態度是最重要的核心。

「單位錄取的標準,第一個核心能力就是團隊合作 在遙遠的偏遠國家進行醫療服務,絕對不是只有一個人能做好的事情,而是一個團隊。」鄭若文強調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非常需要彼此幫助,若有夥伴生病或請假,就必須全部肩負下來。

「第二個就是要有一個服務的心,而不是去旅行,更要接受吃、住、行都不太好的事實,市區才有穩定網路的前提下,也不會有太多的便利。」 錄取率不到一半的考驗,讓鄭若文更珍惜這個機會,走出台灣、踏上東非。

 

坦尚尼亞
圖片/ 輔仁大學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坦尚尼亞
圖片/ 輔仁大學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在醫療及資源不足的環境下愈挫愈勇

「每次看到馬賽部落唯一的醫生獨自面對一天3.40個病人,不斷為他們付出,是持續激勵我的力量來源。」醫生的辛勞令她印象深刻,有次鄭若文的學長姐告訴她,醫生在與他的上級主管談話時他只問了一句:「那裡有病人嗎?有需要我服務的人嗎?」主管點點頭,醫生便出發了。

鄭若文說,她在中學生衛教時也遇到了瓶頸。口語表達一直是她的罩門,雖然在台灣已試教數次,但在負責的課程上還是支支嗚嗚的說不出話來,雙腳緊黏地上,完全忘記要走去拿粉筆寫板書,而眼前的四十幾雙目光有的呈現呆滯,有的充滿疑惑,也有的試圖拼湊前後顛倒的文法好理解她在說甚麼。

鄭若文不僅深切感受到當地醫療資源的不足,更希望自己能夠替醫生分擔病人。

平常和隊友的分工,除了主動之外也需要相當的溝通和討論,除了繁忙的醫療服務佔滿每天的生活,服務結束後還有檢討會。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場合、分享自己的意見、想法,讓彼此明白在服務時發生的難處與收穫。

 

被疲憊遺忘的初衷

健康檢查這項服務因著前幾年學長姐踏出的第一步,在一個禮拜內接觸了七百多位學生及四十幾位部落居民遠超出他們的預期,鄭若文說,不只體力耗盡,心神也已麻木。

有一天晚上的開會,團員問鄭若文:「健康檢查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當下她帶著有點情緒的口吻反問他,但其實也是再藉機反問她自己,好記得那被疲憊遺忘的初衷。

 

志工的退場是為了不再被需要

除了挫折,鄭若文也分享了感動:「待產室自發地擴建衛浴間及修繕病房的窗戶、家爸每周會開一個小時的車到缺水的區域送水、部落各地方的酋長與學校政府非政府組織一起合作在一個大樹下辦社區衛教。」

她說,這明顯顯示當地部落正在做出有益健康的決定並改善環境,並一步步踏實地提供保護、教育、與社會正義。

「志工的退場是為了不再被需要。」雖然不敢說自己已經完成任務了,但深深覺得離退場的時機更跨向一大步了。

 

發現缺乏 決定再次踏上旅程

「在坦尚尼亞,更讓我發現自己的缺乏。」鄭若文帶著堅定的眼神說著。

她說回到台灣後,希望能夠加強英文會話跟醫療知識不足的地方,面對文化差異之處時,可以更勇敢的跨出自己的舒適圈,然後再出發!

「我是誰?我為什麼來這裡?我到底能為這美麗的部落做些甚麼?」每天晚上看著滿天星斗,鄭若文說,她深深希望自己也能像星星一樣,雖不像日月般照耀大地,但能不分晝夜默默的閃耀,指引著長夜慢行的人,深入當地服務著需要幫助的人。

鄭若文說,衛生教育想要深耕,至少要兩三年才能夠達到實質效果,包括軟硬體設施、醫療資料處理、以及樣本分析才能找到病歷的問題所在,期待下次踏上坦尚尼亞之際,除了能在資訊處理更上手之外,也能夠將這些資料建成資料庫,讓系統更為完善。

 

就讀公共衛生的鄭若文,本是決定朝向研究所進修,但經過這段經歷後,她立志朝國際教育及衛生前進,保持服務的心,結合專業勇敢向前。

坦尚尼亞
攝/楊孟潔

要有一顆服務的心,尤其當你有意願踏上非洲

或許你能夠適應在台灣當志工的困窘和缺乏,但這次將是更長時間和更大資金的投入,若讀者有興趣,鄭若文提供三點建議給各位:

一、要有同理心,把自己當成當地人為他們設想。

二、準備好心靈會破碎的可能,因為文化差異太大,會遇到很多挑戰

三、當一張空白紙,接受這個世界。

 

一定要有服務的心,如果只是想玩樂,別了吧。

不論是自身在服務過程中發現的缺乏,或者是馬賽部落的困窘,鄭若文都希望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持續地付出自身心力,實質地持續幫助病患和部落的居民,宣達衛生觀念,也建立更完整的醫療資訊系統,現在有電線,不像她想像的落後,但現場的醫療狀況,仍體現資源缺乏這不爭的事實。

這21天,不長也不短,如果沒有上吐下瀉發燒的水土不服、天天以澱粉為食、20天不洗澡,甚至沒水沒電,真的不會體會到日常生活的便利。鄭若文說,人生總要做一些別人覺得沒有意義,但自己很有成就感的事,因為當你嚐到付出的汗水時,會遏止不住湧上眼眶的熱燙。

坦尚尼亞
圖片/ 輔仁大學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坦尚尼亞
鄭若文發現當地一開始唯一的混濁水源 圖片/輔坦團提供

鄭若文當地體驗小分享

關於人

「我在那接觸到許多當地原住民,認識了很多傳統服飾;還有女生家境越富裕的話,耳朵會掛越多飾品。男生則會帶棍子,因為坦尚尼亞為遊牧業為主,需要打獵。 」

關於事

「當地人上完廁所不會洗手,也不常洗澡。他們會養很多牛羊雞,每天早上都會被雞鳴吵醒。就可以去抓雞,跟小朋友玩。」

關於吃穿

「文化衝擊最大的是『吃』!他們的主食是玉米粉,將其做成像發糕的東西,沒有味道,吃得很不習慣。二是『穿著』,剛剛提到他們會掛很多吊飾在身上,但我會很想把他們的吊飾解開,讓他們的傷口好好復原。」

 

關於更多輔坦團資訊:輔大坦尚尼亞醫療服務志工團

 

文字.攝影/楊孟潔

 

 

Skyline - 地表上最挺青年的國際機會平台
Skyline致力於幫助台灣青年與國際機會建立連結,透過海外機會的匯流和跨國人才的培育,改善台灣國際人才發展的環境。 我們相信跟世界交會的方式有很多,透過各種形式的國際參與,成為跨國人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前往官方網站尋找國際機會→https://skyline.tw/
RELATED ARTICL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