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拉回到魏玄德在大學期間加入校內的創業社團,一步步摸索市場開發的形貌,在前輩指導過程中磨練出分析能力,「這段期間的訓練讓我了解企業的生命週期、合作方式等等」,踏上創業之路對於魏玄德來說早在申請Skyline翼氪計畫實習前已種下。
「哪裡有機會就去哪裡」曾在台灣嘗試創業、闖蕩了日本職場卻仍心念最想做的社會企業與農產環境產業,如今待在截然不同的非洲企業擔任主管職,張海德究竟如何在各國市場間找到一套適用的工作能力組合?
「優點是不會跟其他組重疊,缺點是一開始跟評審講的時候要花很多功夫去講『為什麼是男性育兒』?」
「男性育兒」主題涉及層面上至政策影響、下至民間推廣,究竟他們如何準備企劃書進而說服近十間北歐組織同意接待四人前往取經,甚至未來他們將從此計畫開始在台灣社會推起一波可見的觀念改變?
與呂紹民聊起參加Skyline翼氪計畫而前往北京實習的過程,「有趣」一詞似乎成了一大主軸。商務開發的過程充滿新的挑戰,呂紹民如何將變動快速、日日革新的北京日常,轉化為饒富趣味的磨練契機?
「我知道我想教中文,但我不知道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然而未知並未阻擋陳敬佳向前闖。衝勁,這是陳敬佳的一切亮眼經歷的原點,更貼切的形容是,她總會做好兩百分的準備爭取她想要的機會,「就算被拒絕了又怎麼樣」,成敗與否始終未曾阻擋她實踐的腳步。
前進時尚秀場的第一線、穿梭色彩繽紛的紡織工作室,甚至有機會向知名設計師學習―然而光鮮亮麗僅是羅仁翊這趟海外求學旅程中的部分。她如何申請上美國紐約三大設計學院之一的FIT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如何積極規畫大學生活接軌就業?
林倢妤、邵晴、盧品潔、游羽琛和吳欣婷從自身經驗出發,探訪荷蘭、德國與比利時,致力推動「青銀共食共享」理念。要如何描述這群讓行動多於規劃、讓改變不僅止於關心的女孩?「眼中帶著光」或許是最好的形容方式。
要安穩地成為企業中的小螺絲,還是放膽追尋自己的目標直至世界另一端?張海德:「這邊沒施展拳腳的機會就去一個可以施展拳腳的地方。」
待在韓國慶熙大學的語言學校一年,或許讓人以為頂多就是十二個月的在地韓語學習,但這樣的機會到了游宏斌手上,卻硬是成了一個生命的轉機。